進入內容區塊

公路數位博物館logo

::: Menu Close Menu

典藏總覽

臉書 噗浪 推特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 不平衡懸臂工法施工流程示意圖
    放大
  • 錨碇上掛式三角形懸臂工作車側視
    放大
  • 錨碇上掛式三角形懸臂工作車前視
    放大
  • 錨碇上掛式三角形懸臂工作車後視
    放大
  • 柱頭節塊施工
    放大
  • 三角形上掛式工作車節塊推進
    放大
  • 三角形上掛式工作車施工全景
    放大
  • 三角形上掛式工作車節塊閉合
    放大
  • 。分類:公路
    。類別:工法技術
    。發布單位: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類別:橋梁
    。工法實例:國道1號汐五高架
    。說明:高速公路於民國80年代的懸臂工法是仍是場鑄懸臂工法,與民國60年代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新建時代的工法相較(請參閱國道1號新建工程-懸臂工法),其基本原則相同但仍有些許改進:
    1.工作車的改良:民國60年代引進的工作車是菱形錨錠上掛式工作車,民國80年代則是三角形錨錠上掛式工作車。工作車之支撐主構架形狀由菱形變成三角形,其節塊懸臂長度延增加到5公尺,因此在工作車重量、施工流程幾乎不變的條件下,施工進度增加。另外節塊閉合時基本上以工作車閉合為主,而非另外採用吊模。
    2.柱頭施工型態的改良與不平衡懸臂推進:民國60年代的柱頭採用直接架設在地表之現場重型支撐架施工,柱頭段之長度大,柱頭施工空間可容許兩部菱形工作車同時架設,採用柱頭兩端載重完全平衡的節塊懸臂推進;民國80年代則採用架設在墩柱上的工作架施築柱頭。此改良的優缺點說明如下:
    A.柱頭重型施工架直接架設支撐在地面上,支撐能力受高度限制,高橋墩必須配置更大型的重型支撐架,橋墩愈高,臨時支撐成本加大。新型施工架則直接支撐在已完成之橋墩上,橋墩高低幾乎僅受吊車設施之限制,因此降低高橋墩造價,解放高橋墩設計施工限制。而工期上唯一的負面因素只是橋墩混凝土強度必須養生至強度充足後方可施築載重,幾乎無影響。
    B.為減少柱頭澆鑄載重,因此縮短柱頭,第一節塊施工空間較小,發展出不平衡式懸臂施工法。首先單獨吊裝第一部工作車,先施築長度約2.5公尺之第一節塊(橋墩因此需承受不平衡彎矩),以便挪出第二部工作車的空間,進行另一方向之懸臂節塊施築。因此節塊施工是一組工班在橋梁兩端輪流施工,而非兩組工班必須同時作業的平衡場鑄懸臂節塊工法,具施工管理彈性優勢。
    C.施工過程中,橋墩必須承受某一程度的不平衡彎矩、載重,必須檢討橋墩、基礎彎矩承載容量設計、確認施工階段不平衡施工之最大懸臂長度。
    國道1號汐五高架拓寬北部路段橋梁工程所採之懸臂節塊工法,除工作車類型不同、節塊推進採不平衡式施工外,其施工步驟與圓山橋之懸臂工法相似。
  • 相關連結
  • 相關附件
  • 相關影片